对于专利的重要性,我觉得一句话概括为:产品未动,专利先行。

什么是专利?

    我国专利法规定有三种专利,它们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并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 20 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 10 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发明专利: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他们的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用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专利布局的目的

    专利布局并不是一种毫无目的,仅仅以数量取胜的专利申请行为。一般来说,专利布局是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的需要,是对两者的强有力支撑。盲目的专利申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可能会错失最佳的专利布局时机,或是给竞争对手的攻击或模仿留下较大的漏洞。盲目的专利申请实际上无法有效发挥专利的基本保护功能,不能借这些专利实现对企业产品或技术的强有力保护,最终会导致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点,看看诸多 IT 巨头被迫支付的专利授权费用就知道了。

专利布局的重要性

    专利布局是企业实施专利战略的起点,而且贯穿整个专利战略的实施过程,对企业专利传略的实施效果,乃至企业发展愿景和目标的完成都至关重要。

专利布局 & 专利挖掘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重心不同。专利挖掘是如何从发明人凭借其意识自发地提出专利申请,发展为专利人员和技术人员主动发现、挖掘出更多适合申请专利的技术点,主要针对专利产生过程。专利布局强调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构建系统化的、有组织的、有竞争力的专利组合,强调的是支撑和服务于商业竞争需求和商业竞争布局的专利部署,是专利包的构建。

IT 企业专利布局现状

    IT 企业大致分为三层:

    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

    软件,用来存储、获取、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各种软件;

    应用,指分析、评估、使用各种数据和信息。

    最近几年时间里,智能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诉讼时常能够看到,这也是 IT 行业内专利保护愈来愈被重视、利用的体现。以手机芯片为例,法国一家公司在 2016 年发布的《芯片行业专利分析及专利组合质量评估报告》显示,芯片专利数量在过去的 18 年时间里实现了 6 倍的惊人增长,2001 年开始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10 年依赖专利申请的节奏加快,2013 年底已经超过 4 万件专利,截止 2015 年年底已公开的申请数量接近 300 件。

    苹果起诉三星专利侵权的这件事,断断续续六年,2016 年美国法院判定三星侵犯苹果 iPhone 的三项设计专利,要求三星向苹果赔偿 3.99 亿美元。三星也承认侵犯苹果的三项专利,但认为赔偿金额不合理,最终上诉到最高法院。美国最高法院近日作出裁定,认为虽然三星侵犯苹果设计专利,但无需赔偿如此大的金额。案件将重新在下级法院继续审理,决定新的赔偿数额。

    上面这个例子体现了美国 IT 企业极强的专利保护和专利布局意识。我们来看看高通公司,它之所以可以成为 3G 时代的垄断霸主,正是源于其手握核心专利和标准必要专利的成功布局。高通公司研发的 CDMA 通信技术成为全球三大 3G 标准的基础,任何一家手机厂商都不得不向其缴纳专利费用。4G 时代,为了抵制高通的垄断行为,业界在指定标准时不再继续采用 CDMA 技术,但是高通手上还有其他牌,它储备了其他核心专利。

    再看看其他美国企业。IBM 公司多年来蝉联专利持有量第一,仅 2014 年的授权专利就达到 7537 项。不仅自身专利产出量大,该公司还根据业务转型、产品扩展、技术储备等多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专利并购。

    国内,小米公司为了弥补专利储备不足的短板,不断收购 Intel、博通、微软等公司的专利包。

IT 领域的专利布局难点

和传统行业不同,IT 领域的技术更新太快,迭代周期短,尤其是 APP 这类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无论申请哪种类型的专利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获得授权,企业专利申请应该尽早进行,且有选择地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专利布局。

特别注意的是,软件产品由于其产品无形化,不符合实用新型保护客体要求,因此只能申请发明专利保护,或者对其呈现出的交互界面可以采用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IT 领域专利布局策略

    专利布局策略大致可以分为改进方案布防、结合标准布防、产品立体布防、友商联合布防、显性特征布防、上下游全面布防等几类。

    1、改进方案布防:IT 领域一开始是以硬件为核心的传统 IT 时代,硬件改进和软件改进的界限较为明显,随着智能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现阶段的 IT 产品通常是基于智能硬件和控制软件构成的整体解决方案。IT 产品的专利布局应当采用自底向上或者自顶向下的方式,针对硬件结构改进、硬件驱动方式改进、通信方式改进、控制逻辑改进、程序算法改进、人机交互方式改进等多层级设置专利布局点,并辅以商标保护、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著作权等多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布防。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开创年,错过了移动互联专利布局的企业这次别再错过了。

    2、结合标准布防:软件产品的技术创新存在易改进、易规避的问题,这是因为创新点往往在于技术问题的发现,发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后,其技术实现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创造性劳动。例如,一套核心业务处理流程或者算法模型经过适应性的参数调整后很容易被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因而,应用场景的扩展也是预防规避设计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围绕核心方案或者基础方案进行专利布局,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可能衍生出的各种改进型方案,以多组权利要求或者专利组合的形式进行发散式保护,防止竞争对手同归规避设计轻松绕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这就是为什么专利工程师往往希望研发工程师针对某一项保护权利提供多种方案。

    3、上下游全面布防:特别是涉及到硬件的 IT 企业,很多产品是由不同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配件、由 OEM 厂商完成装配,这一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上下游企业。物联网、云平台来了,单一的信息处理设备逐步被开放、互联环境所取代。移动互联网提供了任何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可能。网络运营商、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方、产品提供方等多方多参与到了产品使用的生态系统。在这一情况下,专利布局应该将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假定为侵权对象。我们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布局和多重专利组合,这一点对于研发工程师来说太难了,需要专利工程师从业务角度给予积极指导。

    4、友商联合布防:我记得看过一篇文章,说全球的自动售货机大多数掌握在日本企业手里,而且是几张日本企业,而这几家日本企业互相进行专利保护、人才和技术共享,实现了共赢局面。日立、松下、东芝、JVC、三菱电机、时代华纳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 6C 联盟,为了应对安卓阵营,由苹果、微软、黑莓、索尼和爱立信联合成立的 Rockstar 专利联盟,这些友商之间或者以共同申请人的方式,或者以构建专利池的模式,或者以交叉许可的形式,实现强强合作,联合布防,让后来者无法跨越。这让我想起了对于肯德基、麦当劳的段子,每天早上双方对视着开店,但当第三家快餐店出现时,这两家巨头会联合驱赶。

    5、显性特征布防:基于计算机程序改进、人工智能算法改进的软件产品在侵权举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创新点在于底层算法改进的专利技术。我们研发工程师应该尽量从功能面描述技术方案,针对容易获取侵权证据的显性特征进行专利布局。例如,苹果与三星的涉案专利是滑动解锁、多点触控,这类都是与人机交互技术相关的,很容易让对方很难受,达到专利布局的目的。

    6、综合标准布防:IT 领域的核心技术更多集中于操作系统、通信协议、核心算法等底层架构,这类布局很难有效进行,可以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更多掌握行业内的话语权,将标准制定与专利布局有机结合。

专利布局巧妙案例

    时间占先性:美国的延续申请分为三种情况,即分案申请、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这三种延迟申请都能够全部或者部分享有较早申请的申请日。苹果公司充分利用延续申请的时间占先性,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对发明进行持续改进,并进行完整保护。例如 2001 年获得授权的专利,持续申请了分案申请后,让保护期限延长到了 2018 年。

    临时申请:美国的临时申请只要求申请人提交说明书和附图,不需要提交权力要求书(这项编写较为复杂、耗时),既可以起到确认优先权的作用,又不会成为专利权保护期限内的时间起算点。例如,苹果公司在申请 Siri 相关的一项专利时,就采用了这一策略,2010 年 1 月 18 日,该公司提交了一份 163 页说明书和 49 页附图的临时申请,在 12 个月的宽限期内提交了 74 项权利要求的正式专利申请,并于 2011 年 9 月 30 日再补充了具有 43 项权利要求的部分继续申请。

    多地域专利布局:2013 年 7 月,苹果公司在欧洲获得了一项专利授权,该项授权大多数移动设备都采用的图片浏览方式以及用户滑动时设备的反应。大家注意,苹果公司就该技术主题在全球提出了超过 480 项同族专利申请。

    定向收购:2012 年,苹果公司花费 3.56 亿美元并购指纹传感芯片制造商 AuthenTec 公司,继承了该公司大量与指纹识别相关的专利,迅速补强己方的专利储备。紧接着,2013 年,苹果公司就推出了具有指纹识别认证功能(Touch ID)的 iPhone5s 手机。

工程师的作用

目前 IT 企业专利工程师的角色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作为代理人和发明人的接口

    企业的专利业务外包给专利事务所处理。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作为事务所的代理人与企业的研发人员之间的桥梁,协助两者之间的沟通,监控并督促进度落后的一方完成应尽的工作,保证企业专利计划。具有一定经验的接口,还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信息检查代理人的工作质量,例如权利要求的数量是否太少、说明书的内容是否明显少于交底材料。

2、作为技术联系人

    企业的专利业务外包给专利事务所处理。除了上述的接口的工作以外,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还熟悉研发工作和研发相关技术,能够部分解放发明人,在申请文件撰写、审查意见答复、翻译等阶段,替代发明人回答技术问题。

3、作为企业内的专利代理人

    企业的专利业务通过内部人员完成。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与发明人之间通过书面和面谈的方式进行交流,并进行撰写申请文件、答复审查意见等工作。该类型的专利工程师可以减少外包成本,但不能减少发明人的时间投入。

4、综合型专利工程师

    企业的专利业务通过内部人员完成。该类型专利工程师既作为本领域的研发人员深入理解企业的技术,又作为专利代理人开展专利相关的业务。不仅可以有选择的与事务所开展合作,还能大幅度降低研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不仅可以规模化布局专利,还能分析现有技术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方向,为研发工作提供支持。

写在最后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做好创新点的挖掘和专利布局是未来专利运用的战略保障。为了扩大对外投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我们必须做好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目前制约我们的主要还是缺乏布局规划,缺少专业人才。对于我们研发工程师来说,编写专利发明是我们的一项日常工作内容,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在公司配备的专利工程师帮助下,研发工程师可以加快专利布局。

延伸阅读:

专利布局的几种策略及重要性

保护创新:九种专利布局策略全知道

如何进行专利布局——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专利布局与挖掘:保护创新成果的关键路径

专利布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