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做好专利布局能够更好保护科技成果所有方和承接方利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因此企业需要加强知识产权布局。而专利布局模式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千变万化的形式,但迄今为止,瑞典Ove Granstrand教授提出的六种模式仍然是公认的最为经典的专利布局模式,其他各种模式大都是基于这些模式演变而来的,如下所述:
1.路障式专利布局。路障式专利布局是指仅用一个或少数几个专利来保护特定用途的发明,申请与维护成本较低。缺点是竞争对手容易利用规避设计来避开专利的效力,也有人称之为阻击者策略。
2.策略型专利布局。专利权拥有者想要保有竞争优势,就应该避免让竞争对手有规避设计的机会,否则该专利就容易完全失去价值。策略型专利是一个具有较大阻绝功效的专利,像是某特定产品领域所必需的技术或是路障性专利,其具有阻碍性高、无法规避设计的特点,这种专利布局也被称之为阻塞策略。
3.地毯式专利布局。如果没有绝佳的策略型专利,也可以形成类似于布雷区的地毯式专利布局。例如有系统地在每一步骤中用专利来形成地雷区,以阻断竞争者进入,而对于强行侵入技术领域的竞争对手,也可通过专利诉讼的方式将其逐出该领域。
地毯式专利布局模式一般可用于不确定性高的新兴技术、各种研发方向都能产出结果,或是专利的重要性尚未明朗化的时期,该种布局有一定条件和要求——足够的资金以及研发能力的配合。如果没有系统性的专利布局则容易演变为专利泛滥,无法发挥预期效果。地毯式专利布局需要研发人员深度参与,通过与专利人员的不断沟通,使布局轮廓尽量清晰,以降低盲目性。
4.围墙式专利布局。专利围墙是利用系列式的专利形成对竞争对手研发的阻碍。例如,一项与化学相关的发明,将其化学方程式、分子设计、几何形状、温度等范围的变化都申请专利保护,形成一道围墙,以防止竞争对手有任何缝隙可以回避。当许多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都可达到类似功能的结果时就可以考虑专利围墙的布局模式,这种专利布局也被称为隔离策略。
5.包绕式专利布局。包绕式专利布局是以多个小专利包绕着竞争对手的重要专利,这些小专利本身价值或许不高,但其组合却可以阻碍竞争对手重要专利的有效商业营业。例如,以各种不同应用来包绕基础型专利,很可能就使得基础型专利的价值荡然无存,当竞争对手有基础型专利时,就可以透过包绕式专利作为交互授权谈判的筹码。如果企业本身有重要的基础型专利时,应先自行通过研发形成自己的包绕式专利布局,避免让竞争对手采取该模式。
6.组合式专利布局。以各种结构和方式形成如网络状的组合式专利布局,可以强化技术保护的强度或成为有利的筹码。所采取的子结构中,包绕式专利布局模式就是可供参考的模式之一,以一个基础型专利包绕几个次要的应用型专利,甚至以多个包绕式专利布局形成紧密的专利网络,阻绝竞争者的研发方向。
以上就是在专利布局中,最经典的六种布局模式,企业可多加了解,早日布局好专利战略,形成知识产权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