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利布局六要素
企业管理杂志
合理的专利布局可以有效提高企业专利的整体价值,充分发挥专利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积极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对其研发的技术成果进行专利保护。尽管国内的专利申请数量已位于世界前列,但这并没有将专利价值发挥到最大,专利布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六个重点要素。
了解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前必须要了解行业的技术成熟度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以此来确定该行业的发展态势和动向。这有利于企业在研发重点和路线上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开发。 关于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企业需要结合各类行业分析报告、投研报告、行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相关资料进行解读,主要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一是该技术发展各阶段的专利申请总量(或者趋势)和平均增长量;
二是发展各阶段的专利申请人数量变化;
三是发展各阶段专利申请区域分布、代表性申请人;
四是发展各阶段的核心技术和代表性专利;
五是发展各阶段产业和政策的发展状况;
六是对未来发展的总结和预期。
当然,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处行业的特点选择性地进行分析,也可以在以上六方面外进行适当补充。 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局限于数据变化本身,要结合行业和技术的特点来看专利申请量是如何体现技术发展变化的。第二,企业在分析过程中难免会夹杂主观因素,易导致分析结果出现偏差。因此企业需要邀请专利分析专家、技术专家等领域内的学者进行交流,验证分析结果。
多方式、多渠道获得技术成果
专利布局若没有具体的技术成果,就好比无源之水,不同的布局主主体成果来源也是大有不同。
1. 自主研发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获得技术成果是最稳妥的方式,但由于自主研发往往要求企业拥有独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因此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自主研发的能力。欧美不少头部企业对研发经费投入极高,还会给形成的技术设置严密的专利保护网络。目前,有些头部企业开始把研发中心向中国转移,这必然会给国内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当然,就目前形势而言,中小型企业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其中一些没有巨额资金投入研发的中小型企业在专利布局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是接触本企业产品最多的一批人,最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但是这类技术改进往往对企业发展的促进有限。第二,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研发以仿制为主,相关研发人员往往忽略专利检索,对产品是否会有专利侵权问题毫无了解,这对于想要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言极为危险。所以,如果要进行仿制,一定要充分进行专利检索,阅读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了解已有的技术方案,进行规避设计。2. 委托研发委托研发是企业获得技术成果的重要途径,高校和科研院是委托研发的主要对象,我国不少高校的研究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高校和科研院的研究成果带有极强的个人喜好,并且通常不以市场导向为取向,所以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市场价值的开发。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并没有成熟的专利布局,而且由于资金有限,在拟委托研发合通常会将申请专利的工作全权交付给研发人员,仅仅约定要形成相关专利。这确实是替企业节省了一笔费用,但同时也忽视了企业在技术市场价值开发问题上做出的做献。所以中小型企业应当在研发过程,根据自身需求配合高校和科研院进行市场价值和专利保护范围的挖掘。3.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合作的另一种方式。产学研合作与委托研发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模式更为丰富,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大不相同。政府在其中也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往往会给高校和科研院提供多重资多重持,鼓励建立综合性技术服务平台。 由于产学研合作中涉及的研究成果通常是前瞻性技术,在相关行业属于领先水平,因此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当对技术进行前瞻性的专利布局,设置一些专利雷区,从而保持自己在技术领域内的领先地位。4. 技术联盟如果单靠中小型企业自身难以完成研发,那么企业之间建立技术联盟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应当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资源能否与该技术联盟相匹配。倘若该技术联盟为企业提供的资源并非企业发展所需,此时加入该技术联盟并不会为企业的研发带来质的改变。
二是企业文化与该技术联盟的组织文化是否相容。这就涉及企业能否接受该技术联盟的决策,如果双方的文化不相容,势必会影响合作效果。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企业在选择加入技术联盟之后,应当尽快与其他企业协商制定合作机制,如评估、互动、约束等。
选择合适的具体策略
Cheltenham和Ove曾经提出过六大专利布局策略,分别是特定的阻绝与规避设计、策略型专利、地毯式专利布局、专利围篱、包围式专利布局和组合式专利布局。 特定的阻绝与规避设计是指企业的研发进行到哪里,就把专利布局到哪里。这种方式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的首选,但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因为它属于平铺直叙型,并不会针对特定的部分进行深耕补强,看似企业已经把其所拥有的技术或产品都进行了专利布局,可仍给竞争对手留下了不少规避设计的空间,对手可以轻而易举地抄袭本企业辛勤研发获得的发明构思。 策略型专利是指针对最核心、最必要的部分布局竞争对手无法绕开的专利。知名的高通、三星、LG和欧司朗等企业都是采用这类专利布局,如高通公司拥有CDMA核心基础专利,之后出现的WCDMA、TDS-CDMA等通信标准都无法避开。 地毯式专利布局是指把所有可能的专利都申请下来。这种布局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资金充足,比较适合半导体、电子行业,通过达到一定规模的专利数量来提高之后专利谈判的筹码。但是这类专利布局并不适合制药行业,因为制药业的专利质质于量,很难达到一定规模的专利数量。 专利围篱是指防堵竞争对手所有规避设计的可能手段。企业通过把同一课题研发出来的所有可能解决手段申请专利,从而形成一道竞争对手无法跨越的专利围篱。 包围式专利布局是指以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核心专利为基础进行精进发明。简而言之,企业没能力盖摩摩天大,那么就在别人大楼前盖小庙,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即便自身无法实施拥有的专利,但是竞争对手也无法实施其专利,这就使本企业在后续交叉授权的谈判中提高了自身优势。 组合式专利布局顾名思义就是将以上几种专利布局方式进行组合,主要是将策略型型利、专利围篱和包围式专利布局三种方式进行混合运用。 特定的阻绝与规避设计是国内中小型企业使用较多但也是漏洞百出的专利布局;策略型专利适合于研发水平领先的头部企业,通过掌握核心专利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地毯式专利布局是最简单也最耗资金的方式,适合想快速与头部企业抗衡的策略,但是研发还是循序渐进更好;专利围篱和包围式专利布局是我国企业可以认真研究的两类布局策略,如果适适用当,对企业发展会有重大促进作用。
抓准专利申请的时机
专利布局的时间非常关键,并不是越早越好,过早有可能会给竞争对手暴露自身的技术研发动态,但是如果过于晚,就会错过对关键技术点的抢占时机。所以设计专利布局的时间结构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为企业核心技术争取最有利的保护时间。第一,针对特定专利的申请。与专利申请相关的时间点很多,包括优先权日、申请日、公开日等。这些时间点将专利申请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申请但技术仍保密阶段、申请且技术公开阶段、申请且技术公开但权利范围没确定阶段、获权阶段。如果企业考虑海外布局的话,还存在专利申请地域没确定阶段。
在技术研发的初期,为了技术公开导致竞争对手获知企业的研发动态,企业可以通过延后申请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想方设法延长提出申请到首次公开的期限,利用这段时间关注市场和行业动态,从而研发出更成熟的技术方案,或调整自身的专利布局。
在技术公开期间,如果市场尚在培育阶段,企业可以合理使用相关专利制度延迟确定最终权利范围的时间点,这样竞争对手就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去开发规避技术,或不敢大幅推进其产品上市的计划。 以立普妥为例,2001年辉瑞公司首先在美国提出临时申请(US20010302049P),获得了较早的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仅限美国)。
从临时申请日到12个月内,辉瑞公司又提交了临时申请的正式申请(US20020184669),与之前的临时申请共同作为美国专利申请(US6605729B1)的优先权文件。而在正式申请文件被审查的过程中,辉瑞公司又根据不同的策略提交了公开在后申请(2004—2008年)。
比如,US2004054193是US6605729B1的继续申请,该继续申请把之前的临时申请、正式申请和继续申请获得的申请作为优先权文本。由此可见,辉瑞公司为了获得不同的保护范围采取了一系列申请时间的策略。第二,结合产业实现进程。众所周知,从提出技术到最后的产业实现或者产业成熟,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用场景、支撑材料及关联技术都会有改变,因此在进行专利布局时,可以选择提早进行大量的外围布局,也可以选择随着产业的推进和竞争对手的研发进程来逐步进行外围布局,从而延长核心技术的保护期限。 以吉非替尼为例,阿斯利康公司在1995年就申请了吉非替尼的化合物专利,但其并没有立即申请大量外围专利,而是在5年后,才围绕吉非替尼进行专利布局。
这种专利申请时间的布局是与吉非替尼的开发密切相关。吉非替尼相继在日本、美国和中国上市后,药品上市前景可观,再加上阿斯利康公司对吉非替尼的研究不断推进,逐步进行外围专利布局,如2002年申请了晶型、药物制剂专利和组合物2专利等。
随后又在2003年,申请了中间体、制备方法、试剂盒、分析方法专利和组合物4专利,如图1所示。
不同地域采用不同布局
专利制度有地域性的特点,很多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商业化,与特定地域的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在通过技术、产品、产业链等角度确定专利布局后,如何在不同地域布局对实现专利价值至关重要。第一,企业拥有的市场地域。在该地域,由于竞争对手暂时还没有生产出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产品,企业尚处于技术控制地位,此时应当以保护性专利布局为主,储备性专利布局为辅。
在地域布局的专利数量应保持一定的规模,并向重点市场倾斜,同时为了防范竞争对手进行专利渗透,要适当进行一定数量规模的对抗性专利布局。第二,竞争对手拥有的市场地域。由于在该地域,竞争对手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所以企业的布局可以在未来可能出现的产品上进行储备性部署。
在该地域难免会遇到竞争对手发起的专利诉讼,因此企业应当提前进行对抗性专利的布局。要注意,因为该地域企业并不是优势方,在专利布局时不用追求数量规模,求质不求量。第三,企业和竞争对手共有的市场地域。该地域通常是企业和竞争对手眼里的重点市场,双方的产品就是在这些地域进行激烈的竞争。此时,企业要做的是稳中求进,在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争取推出下一代产品,同时还应防范竞争对手发起的专利攻击。
在该地域专利布局应当多头并进,保护性、储备性和对抗性专利布局同等重要,布局的数量规模和竞争对手保持一定比例,并且在个别领域建立起一定的专利优势。
关注技术生命周期和专利悬崖
第一,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一项技术的发明,从基础科学或应用科学衍生发展而来开始,再运用到产品开发和设计上,生产相关产品进入市场,最终到该产品退退出场的时间。
一般将其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在布局时应当尤其关注前三个时期。
导入期是指一项技术初入市场的时期,该时期由于是创新阶段,所以专利数量和申请专利的企业都很少,因此要尽可能地多申请专利,尤其在申请范围方面尽可能放大,以便抢占最有利的市场地位。
成长期是指技术逐渐得到市场认可,部分企业开始采用,并得到快速发展的时期,该时期市场扩大,介入的企业开始增加,技术分布的范围也变大,相关专利申请量和专利申请人数较多,企业在此时应当寻求核心技术的改良并关注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研发进度,避免重复研发或误踩专利地雷。
成熟期是指技术得到广大用户采用的阶段,该阶段由于市场有限,进入技术领域的企业数量开始稳定,并且专利申请量也逐渐变慢,此时企业应当开始把重心放在寻求新的替代技术上。第二,专利悬崖。专利悬崖是指一个企业高度依赖专利获得的垄断利润,在专利到期后随着大量仿制产品的涌入,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下降的情形。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开发周期长、技术相对较稳定的领域,如生物医药。但是有效的专利布局可以克服专利悬崖。
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发新的专利产品。赛诺菲集团的副总曾说过,公司在2010—2012年极为困难,因为有不少专利在美国即将到期,但是赛诺菲集团制定了长期的药品开发战略,对需求旺盛的领域(如糖尿病产品、疫苗、罕见病等)开发新产品,以此来抵消专利到期带来的打击。
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整合性的产品及服务。再以赛诺菲集团为例,其在糖尿病治疗服务中,除了提供药物,还提供胰岛素的注射针。
延伸阅读: